小学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许多画家,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,启迪他们的心智,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,激起他们热爱生活、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情感。但是在小学国画教学中,由于受历史文化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,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,如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一笔为主,一节课下来,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。我在从事的国画教学实践中,发现了一些问题,尝试着抛弃传统的方法,探索新的快乐教学方法,在此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。
一、在玩中激发兴趣法。
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,他们生性好动,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,巧妙地进行利用,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。例如画《动物的脸》一课,我先是通过“计时猜猜看”游戏导入,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的动物的头像最多,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出来!当我开始展示图片时,我发现学生们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,聚精会神的记着每个图片。当然,最后的效果非常好,有的学生不仅记得很多,而且还能一边表演一边能说出动物的脸最突出的特点来。这样学生自身对动物的特征记忆很深,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感染。
在“玩中学”教学快乐法中,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。例如“看动画片导入法”“动手试试看导入法”“儿歌导入法”“名人故事导入法”等。
二、在玩中创造技法。
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:“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,时时是创造之时,处处是创造之地。”传统国画的材料是毛笔、墨汁、国画颜料。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各种特殊材料来作画,例如:纸团、水粉颜料、油画棒等。学生通过不同材料的尝试后,发现原来国画不仅可以用毛笔画,还可以有纸团的肌理效果来画石头、画山、画脸。在教师的点拨之下,学生对“揉纸法”更是兴趣浓厚。揉纸法是在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,然后轻轻展开,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,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,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,例画树干等。当然没骨法、填色法、点染法、晕色法、平涂法、擦染法、洒落法、拓印法、加剂法等等都可以在玩中教学,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,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,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。
三、利用启示范画教学,提高学生的表现力。
我尝试着在启示范画教学中用“导”来解决各种技法表现的难题。例如在《动物的脸》一课讲授技法中,我先给学生展示了“点染法”“丝毛法”“勾染法”“晕染法”基本技法的范画。然后,我又出示几张用这几种技法画的动物的脸。这时我问:“谁来猜猜老师把勾染法用在了哪幅画里了,为什么要用这种画法呢?”学生立刻就会告诉我说:“老师,您把勾染法用在了大象的脸上,因为大象的脸面积很大!”“你太聪明了”我马上把鼓励送给他,并且告诉学生们,在画体积很大的动物时就可以用到这种方法呢。好吧,老师马上给大家演示怎样画勾染法……就这样我慢慢引导学生由此及彼、触类旁通、举一反三,扩散成新的思维,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自己的作品。
以上是我对国画教学一些浅显的拙见,但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去寻找学生们最喜欢,最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教学方法、教学模式,积极引领学生们走入中国最悠久,最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的国画世界中去。